前言
生活是晨起暮落,
日子是柴米油鹽
幸福莫過于廚房有煙火,
而家有溫暖。
“娃娃家”大雜燴
班級的娃娃家融合了小廚房,娃娃家和化妝臺三個功能的區域,我們發現小朋友們也會拿著這三個區域的材料混合游戲,但并沒有創造出任何有新意的玩法,區域材料又有些少,大家玩起來又很雜亂。凱寶小朋友說:“老師可以單獨讓我們玩小廚房游戲嗎?我可太喜歡做飯了。小朋友們紛紛表示贊同。所以,我們決定對這個區域進行“分家”。專門開設一塊區域供小朋友”做飯“。小廚房大改造活動就此拉開序幕。
深入探討,發現問題,合作解決
廚房名字大討論
自從決定開設新的小廚房區域,小朋友們都非常開心,“小廚房已經是單獨區域了不能再叫娃娃家了這不好聽,我們應該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姚老師:小朋友們,我們決定開設新的小廚房區域,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小廚房也要有一個屬于它的好聽的名字,現在我們要給它取名,叫什么比較好?
萱萱:就叫樂樂四班小廚房,它是屬于我們樂樂四班的。
可欣:可欣小廚房叭?我認為我的名字好聽。
陶子:融匯小廚房,我們幼兒園的名字。
但小朋友們由于生活經驗的缺乏,取名字只限于自己的名字或者幼兒園的名字。為了使小廚房的名字可愛有趣,老師找到了幾組可愛的卡通人物頭像,讓孩子們投票決定。最終大家投票決定”維尼美食坊“。
深入—問題不斷,需求未滿
取好名字后,小朋友們都沉浸在擁有”新名字“小廚房的喜悅之中,大家都興致勃勃在小廚房里游戲。但沒過兩天,問題又出現。廚房原有食物材料不夠,廚房用具不夠,擺設不夠新穎等等問題,我們意識到只劃分新的區域,取好新名字是遠遠不夠的。
解決—探尋班級創設
小朋友們在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感覺到現有的區域擺設和材料投放,無法滿足他們的游戲需求,但讓他們表達需要增添的材料,他們又支支吾吾,不知道該怎么說。于是我們決定讓小朋友參觀別的班級的小廚房,參觀后大家回來繼續討論。
管老師:小朋友們,你們參觀了別的班級小廚房,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大家可以舉手來說一說。
小池:我看到了大烤箱,好大呀,真好看。
悅悅:我還看到了他們有“飲水機”,可以用來“喝飲料”
喜寶:他們還有真的蔬菜,還有大茄子
世瑜:他們還有大冰箱,還有可以燒火做菜(灶臺)的。
小溪:還有好多“小蛋糕”蔬菜和水果。
管老師:你們觀察的很仔細,每個班級小廚房的擺設都是不同,你們剛剛提到的有廚房用具和廚房調味料,那關于這些你們又知道些什么呢?
解決—家園合作,豐富經驗
孩子們對于廚房用具和廚房調味料只是一知半解,只有個別幼兒知道相關工具,但也說不出它們的作用。為了今后游戲的順利開展,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我們發動了家長的力量,在家給幼兒進行前期知識經驗鋪墊,帶他們認識廚房用具和廚房調味料。
廚房用具我知道
凱寶小朋友在媽媽的引導下認識了很多的廚房家電用具,讓我們一起看看他是如何向我們介紹的吧?
廚房調味料我知道
小朋友們在爸爸媽媽的引導下利用家中現有的材料或者去超市認識了相關的調味料。
可欣小朋友對廚房做飯很感興趣,在媽媽的引導下,她也帶我們認識了調味料在廚房做飯中有哪些作用,我們一起聽聽她怎么說。
姚老師:小朋友們,在假期期間,爸爸媽媽帶你們認識了廚房家電小用具和廚房調味料,哪位小朋友可以說一說,在今后的游戲活動中我們將如何正確去使用這些?
凱寶:做飯的時候要放調味料,不可以將調味料直接當成菜品給小朋友吃。
牧牧:要用碗或者盤子去裝蔬菜,不能用手直接拿。
姚老師:哇,你們說的太棒了,那小家電各自有哪些用處,你們知道嗎?
大晟:燒水要用電水壺。做菜要用炒鍋。
瑤瑤:吃不完的菜要放冰箱。
軒軒:做飯要用電飯鍋。
廚房游戲進行時
制定班級規則
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維尼美食坊迎進了一批新的廚房仿真玩具。小朋友們十分喜愛,爭先恐后的要去玩,可常常又因為一些小事來向老師告狀,爭搶玩具,不愿意分享,這樣下去孩子們的游戲水平也得不到提升。我們組織小朋友召開維尼美食坊的規則探討活動。最終小朋友們一致認同,不爭搶玩具,玩完玩具要放回它們原來的地方,要選好自己的角色。
游戲對于兒童來說不單單是從中獲得愉快的感覺,他們更是通過游戲獲取各方面粗淺的經驗并在此基礎上以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成長。在這種“真實體驗”的游戲中,幼兒進行自我探索、自我體驗、自然交往、自主成長。此外,幼兒在自主游戲中,其游戲內容可能是假想的、游戲的情節可能是虛擬的、游戲的行為也可能是假扮的,但他們在游戲中的體驗卻是真實的。
敲打廚房用具,奏響音樂之歌
廚房是可以準備和烹飪食物的地方,當廚房用具大集合,大家在一起碰撞,他們又會發出怎樣的聲音呢?讓我們一起來傾聽它們的音樂之歌,感受廚房用具的魅力。
本次課程故事以“小廚房,大改造”作為課程的主線,開展了一系列生成活動。通過探尋別的班級小廚房,小朋友們感受到了小廚房改造的魅力,通過認識廚房用具和廚房調味料,小朋友也知道了在平時的游戲活動中該如何去使用相應的仿真玩具,提高了游戲水平。
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也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幼兒生活經驗。“看見兒童,聽見需求,遇見成長”課程故事仍在繼續,我們共同努力,與幼兒共同成長。
圖文:姚慧玲 管嬌嬌 班級家長
編輯:姚慧玲
校對:曹 宇
初審:楊開君
終審:朱晨曦